为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同学们对材料科学的相关知识了解。文物与博物馆学院于6月16日在B栋教学楼208、209、210、211教室组织开展了《材料与化学》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陈阳教授主讲,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杨菩月老师主持,文物与博物馆学院2023级、2024级全体同学参加。
讲座之初,陈教授首先点明其定义。认为“材料”就是人们利用化合物的某些功能来制作物件时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其种类繁多,光传统材料就有几十万种。而材料科学与工程(MSE),则是专注于研究各种材料,通过改变其特性或行为,使其变得更加实用,这便是材料科学的核心所在。
随后,陈教授以时间轴的顺序讲述了各个时代材料的进步演进。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可追溯至公元前 10 万年左右,那时的原始人类以天然的石、木、竹、骨等材料作为狩猎工具,生产效率极为低下。直到公元前 6000 年,人类发明了火,掌握了钻木取火技术,这一突破不仅让人类能够热食、取暖、照明和驱兽,还催生了陶器的烧制。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开创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随后瓷器的出现更是实现了陶瓷材料发展的第一次飞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外,陈教授还提到了材料科学与化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材料、能源和信息构成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而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变化及应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化学家开发和合成了众多化合物,为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来源,毫不夸张地说,化学是材料发展的源泉 。同时,材料科学的发展也为化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最后,陈阳教授就从用途上将材料分为了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业部门;功能材料则用于电子、激光、通讯、能源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其中智能材料作为功能材料的最新发展成果,具有环境判断功能、自我修复功能和时间轴功能,被视为 21 世纪的重要材料。
本次讲座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积极关注材料科学领域的新突破、新成果,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为未来投身于文物保护、材料研究等相关领域夯实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不仅能成为材料科学知识的传承者,更能成为推动其发展的创新者,用所学知识为人类社会迈向新高度贡献力量,让材料科学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