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大雅追千古,文光射斗牛 ——文物与博物馆学院首届“文昌杯”文化遗产论坛活动圆满召开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0/12/28 9:57:42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时光沉淀出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卓绝的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为培养我院学生的学术素养 ,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我院特筹办的文物与博物馆学院首届“文昌杯”文化遗产论坛12月25日上午9时,于文昌学宫一号会议室拉开了文物与博物馆学院首届“文昌杯”文化遗产论坛活动的决赛的序幕。参加活动的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文物与博物馆学院院长宋大川教授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副院长徐娇燕、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王君钢、国家级文物修复师文物与博物馆学院特聘教授廖金堂、绵阳非遗协会副秘书长四川臻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国木家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高级室内设计师杨艳女士、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团总支书记卢俊民、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师李鸿鸽、方超,古建筑工程技术教师戴松淼、朱学矩、王滢婷,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教师季子杰、李政作,民族学专业负责人柯小杰、专业教师吴贵琴、张沙,辅导员张滕以及文物与博物馆学院的全体学生。

各参赛选手经历了预赛的激烈角逐之后,最终产生了21位决赛选手。决赛伊始,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文物与博物馆学院院长宋大川教授为本次论坛活动致辞,向来参加本届论坛的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希望各位参赛选手能够发挥超常水平,赛出水平,赛出风采。最后,宋院长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第一位选手是来自2018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的罗鑫,他用展厅平面设计图清晰地展示了他的《“岁月如歌”‘我’与高考那些事》——1977年高考专展设计,向大家介绍了1977年恢复高考时期著名学子和相关事件。仿佛是大家置身于1977年高考,体会当时学子为考大学的不易和努力考大学的坚毅。

2019级民族学张文佳、彭博毓的《北川之行,羌族新年》介绍了羌历新年的来历与寓意,展示了羌族庆“羌年”,展现了北川人民热情积极的生活态度。由禹王楼、巴拿恰等具有民族风俗的建筑到羌族高超技艺的展示,从羌族水磨漆的制作到羌绣——云云绣,体现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别有一番风味的羌族文化。

如果说玉是华夏文明的基石,那么玉文化则是华夏文明的脊梁。2018级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王淞带来的《宋朝玉器工艺和玉文化》,向我们展示了宋代玉器多样精美的纹饰、高超娴熟的玉雕工艺,圆雕工艺、阴刻线刻法、深层立体镂刻技艺无一不体现宋代巧夺天工的技艺。让在场观众领略到了宋代玉器及玉文化的百花齐放。

剪纸,又名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来自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学2班的成梦柔带来的《“错彩镂金”剪纸工艺》,通过吉祥如意和十二生肖剪纸作品及创意理念的展示,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魅力。

 

来自17级文物与博物馆学“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掬月小组(杨一珂、郑叶娟、郑灿)《星辰满华胜》通过“龙吟唤星河”项圈、“星辰入梦来”禁步、“心语心愿”耳坠和仿烧蓝、淡蓝釉色掐丝珐琅工艺包装木盒展示,为大家呈现了泱泱华夏,辉煌盛世之美。正如那句话“星辰满华夏,星光耀人间。”

19级民族学李涵涵《浅析北川羌绣的传承和保护现状》、19级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王映芷《宋代金银发钗探析》、20级文物与博物馆学2班冯山《繁花似锦——通草花文创产品》、18级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向春红《七曲山大庙元素与首饰的内在联系》、19级文物与博物馆学姚雨含《关于文物拟人游戏设计研究》等等其它的展示及演说也是十分精彩。

 

 

二十一位参赛选手演示完毕之后,四川臻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国木家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艳女士进行文化经验交流,她强调“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文物保护的另一方法就是文物再创造,这些文创设计无一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评委代表廖金堂教授进行学术总结他强调“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希望文博学子们有更好的未来,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终,经过紧张有序的统分环节,掬月小组夺得本次比赛桂冠,冯山、王淞获二等奖,姚雨含、朱佳懿、成梦柔获三等奖,戴松淼、徐娇燕、张梦珂、张沙等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其它选手分别获得优秀奖、提名奖、入围奖。在掌声雷动中文物与博物馆学院首届“文昌杯”文化遗产论坛活动落下帷幕。

几千年岁月的洗礼,几千年感情的沉淀,几千年智慧的凝聚,几千年精神的传承。辉煌灿烂的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是一份割舍不了的情怀,是一份沉甸的历史传承。文化遗产是“世界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进化都通过这些遗产向现在的我们展现出来。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文化遗产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传播文化遗产,奉出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

 

 

                      撰稿:戴诗唯

                      拍摄:吴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