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映耀百年征程 赓续精神血脉 ——新时代湖北革命文物工作综述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2/8/29 8:00:00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革命文物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

湖北是革命文物大省,多项数据位居全国前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文旅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敬畏之心、责任之心,加强保护管理,实施抢救性维修,推进合理利用,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取得了一定成效。

概况

湖北是革命文物大省

资源数量、质量位居前列

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主题为“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到大革命时期,从土地革命时期到全民族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湖北28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

湖北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核心区域之一,是大革命农民运动、二七大罢工、中共五大、八七会议、黄麻起义、武汉会战、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创建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湘鄂川黔、中原军区等革命根据地,诞生了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五师等多支革命力量,对推动中国革命进程、新中国的建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

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汗水写就壮丽篇章的同时,也在荆楚大地留下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介绍,经统计,全省现有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72处,馆藏革命文物15万余件(套),资源数量、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八成县(市、区)

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国家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坚持以革命史实为基础,以党史文献为参考,以革命文物为依据确定。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4部门联合公布了两批共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第一批采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名称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方式命名,涉及湖北的有:湘鄂西片区、鄂豫皖片区、湘鄂赣片区、湘鄂川黔片区。第二批采用以抗日根据地、长征、东北抗日联军、西路军和西藏、新疆名称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方式命名,涉及湖北的有:长征片区(红二十五军)、湘鄂赣片区、鄂豫皖片区。

据统计,湖北83个县(市、区)列入前两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占到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0%。

保护好

及时摸清家底

公布我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

我省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调研和全省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排查,及时摸清家底,实现了全省革命文物数量精准、现状清楚、问题清晰。

3月29日,按照国家文物局有关要求和标准,结合湖北省革命文物资源状况,我省核定公布了《湖北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首批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1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810件(套)。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35处。

在此基础上,现场排查清楚全省1772处革命文物保存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形成《湖北省革命文物调研报告》,提出全面加强我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系列有力措施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

推动各方协同保护

我省强化依法保护革命文物。省人大常委会将《湖北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列入2020年度立法调研项目。黄冈市、荆州市等革命文物密集地区相继出台实施《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荆州市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全省共编制完成阳新龙港革命旧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董必武故居等1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并由省政府公布实施,明确了重要革命文物保护目标、措施和范围。

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我省联合河南、安徽编成《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战略规划》,推动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片区联动。

此外,我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入《湖北省文物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坚持科学谋划、规划先行,统筹做好全省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将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全过程,在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和开发方面,保持原有历史风貌,做到“修旧如旧”。

精心组织修缮

有效保护一大批珍贵革命文物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文旅部门的支持下,武汉革命博物馆自2020年11月起对中共五大会址进行保护性修缮。工程坚持“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理念,对院内7栋建筑的木地板、地面、墙面、屋面、立柱、梁架等进行清理和修复。修缮过程中,处处可见匠心,手工一点点剥离旧漆,采用“一麻五灰”传统技艺修复,辗转多地寻找到10万片手工小青瓦……4月10日,中共五大会址重新开门迎客,每天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5月16日,历经半年闭馆修缮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重新开放。去年10月,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文旅部门组织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工程,严格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和“最小干预”原则,精心组织施工。恢复开放的纪念馆笃厚、肃穆,让踏入青灰色的旧址内的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当年武汉抗战的热潮。

“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其中用于革命文物保护的经费约1.8亿元,实施了中共五大会址、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五里坪革命旧址等120余项保护维修、安全防护工程,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革命文物,消除了本体安全隐患,改善了周边环境风貌,为后续面向社会展示开放、发展文旅创造了有力条件。同时,各地实施修缮、环境整治工程近100项,有效改善了一批低级别革命文物保护状况。

下一步,我省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用好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实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对我省首批公布的33处“国保”单位、150处“省保”单位逐项排查,对存在结构性安全隐患的革命文物进行修缮,消除安全隐患。继续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与联动,推动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保护片区整体保护。

管理好

坚持齐抓共管

健全革命文物管理体系

通过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开展馆藏革命文物定级,我省明确了革命文物构成,提升了一大批革命文物的保护级别。在报请省政府核定公布的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6处革命文物。划定公布了183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革命文物及其周边历史环境风貌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督促各地完善市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对市县级和未定级革命文物,按照属地管理,明确保护责任主体,确保日常养护有人管,周期维修有人抓。

根据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所处环境、管理使用情况、安全风险等级等因素,全面推行革命文物安全保护“一处一策”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夯实安全责任体系。

此外,加强消防管理,将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同级消防防火重点单位,依法建立并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集中连片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专兼职消防队伍,每年定期开展针对性排查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惩“法人违法”行为,形成文物保护齐抓共管局面,营造良好的革命文物保护社会氛围。

运用好

推动文旅融合

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省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不断拓展社会教育功能,实施品牌教育活动,推出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革命专题精品展览。据统计,近年来,全省举办革命类展览近200项,其中,《探索与奠基》《弘扬抗疫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等荣获十大精品、十佳案例等多个国家级奖项。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将湖北省博物馆“荆楚百年英杰”、武汉革命博物馆“紧急时期的艰难探索”列入庆祝建党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

同时推动文旅融合,更好发挥革命文物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据统计,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132家,其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5家。“千里跃进,将军故乡”入选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7家红色旅游景区、2条线路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此外,还举办全省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十佳红色旅游讲解员评选活动。

深挖红色资源

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一块表,定格怒吼;一盏灯,照亮黑暗。英勇就义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林祥谦的遗物,见证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段历史。毛泽东、邓小平因八七会议首次相遇,珍贵手稿讲述共产党人在艰难中求索新生……

一处处旧址讲述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文物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我省文旅系统切实运用好革命文物资源优势,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湖北日报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珍贵文物说初心”专栏,让革命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广为传播。红色故事培训班和讲好红色故事优秀案例推介,让重要历史场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课堂”。特色音乐党课,让党史学习教育“声”入人心。

“浴火重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编钟音乐会”、红色经典歌曲大家唱、系列红色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广泛群众基础。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雷文洁在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会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省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强化了工作职责。下一步,全省文旅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切实做好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等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汇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