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中共琼崖一大旧址修旧如旧||讲述红色历史百年会址现芳华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2/9/19 8:00:00

行走在热闹的海口市解放西路,一片静谧竹林,突如夏日清风,带来凉意。

毛竹林密,树木繁茂,绿茵地里,红色雕塑上“永远跟党走”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沿着竹林里小巷继续前行,来到131号,一座白墙灰瓦,颇具琼北特色的民居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共琼崖一大旧址。

旧址门前,来来往往的人总要驻足观望这幢百年建筑。95年前,在这座古朴院落发生的不平凡的事,改写了中共琼崖革命历史。

今天,经过修缮的老建筑,又以崭新面貌讲述琼崖革命历史。

百年老宅见证历史

踏入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的大门,建筑无声,但未曾改变的白墙灰瓦、青砖木门、朱红窗棂,让红色历史的讲述多了一份“原汁原味”。

史料记载,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原为邱氏祖宅,兴建于1919年,占地面积1793平方米。该宅坐北向南,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东西厢房,是较为典型的海南琼北民居建筑。

1924年,邱宅主人邱秉衡将宅院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联络点,这里成为琼崖革命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策源地。

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杨善集、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陈垂斌、罗汉等人。

那一天,十二双年轻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宣告成立。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琼崖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标志着海南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大户人家的宅子到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的诞生地,竹林里131号的油灯,化成照亮琼州大地的一抹朝霞。”每每向游客讲起这段历史,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讲解员林燕霏的声音都格外洪亮。

“90多年过去了,一看到会址仿佛能想象当年中共琼崖一大召开时的情景。那些历史物件就在那里,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是如何历久弥坚。”家住旧址附近的海口市民梁女士说。

1989年,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被确定为海口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升格为海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4月,海口市博物馆对旧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2001年7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对外开放,后来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口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海口市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基地。

修旧如旧重现旧貌

现存于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内的书稿、信件,记录了当时与会人员参加革命的心路历程。

“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着的历史,都在讲述着过去不为人知的往事。”在海口市竹林里生活了30多年的居民韩美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多年来,政府多次对旧址进行保护和修缮时,也对周边的居民房屋进行了改造,外立面全部铺上美观大方的灰色瓷砖,整个街巷变得更加整洁、舒适。

2020年9月起,中共琼崖一大旧址暂停对外开放,经历又一次专业而细致的保护性修缮,准备以“修旧如旧”的新面貌拥抱建党百年。

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管理处副主任陈鸿辉介绍,既然是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缮,在修缮开始前,负责该项工作的相关单位就组织了3个专家团队,从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助力会址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

“琼崖一大旧址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有生动、活跃的市井生活。在改造过程中,一定要拒绝大拆大建,要通过‘针灸式疗法’来进行提升。”专家当时就建议,可以进一步拓宽琼崖一大旧址周边的空间范围,通过打造绿地景观公园、革命叙事景观、市民红色阅读空间等,为后续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做准备,不断增强市民的体验感。

“过去邱氏祖宅的门前,是一片茂密的草地和竹林,这样隐蔽的环境,为共产党人的秘密工作提供了便利。”林燕霏说,邱氏祖宅对于百年前的海口城区来说,属于郊区。时移世易,几十年后的竹林里变成了商业街区,邱氏祖宅坐落其间,距离热闹的解放西商业街不过百米。

此次改造,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把邱氏祖宅前的商业元素拆除,让这里重现百年前竹林风貌。为了推进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的改造工程,在2020年9月份工人入场前,商业街边邮政大楼等周边楼舍都如期拆除。如今,原来的商业大楼成了一片绿草地,草地上林立着毛竹和茂林,重现了邱氏祖宅当年的门前景致。

改造融于细微之处

让文物建筑接近其本来的样子,让承载琼崖共产党光荣历史的革命文物建筑,在建党百年之际更好地讲述红色历史,在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内部,林燕霏指着刚刚刷完新漆的外墙对记者说:“这个乳白色的墙面看着虽然普通,但实际是找了专家做了充分对比和研究,就是要尽量还原邱氏祖宅当时的外墙颜色。”

这样的细节还体现在很多地方。

据介绍,1950年4月海口解放,为了解决渡海作战大军的居住问题,邱秉衡将131号老宅院让给解放军住宿。部队撤走后,大院交给政府机关办公使用。就这样,大院先后成为多个机关单位的办公场所,后来还成了某单位的职工宿舍,里面住进了24户60余人。直到1997年,在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视下,最后一户才搬迁出来。

在历史的沉浮之中,邱氏祖宅部分屋檐下的彩绘被抹上了水泥。在此次修缮中,项目组邀请了专家打磨,进行了保护性还原。

邱氏家族作为当时的殷实家庭,前庭及东西厢房入门处所镶嵌的彩砖,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一百多年前漂洋过海而来的意大利地板砖,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颜色及时尚的纹路。在修缮的过程中,这些彩砖也得到了保护性隔离。

在不破坏原有墙体的前提下,项目组还在厢房的屋檐、院墙和庭院草坪、浮雕及树木之间增设了夜间照明,让整个旧址的照明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夜景亮化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充实展陈,此次改造还新征集了两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琼崖纵队战士使用的钱包、医疗书,冯白驹用过的私人印章、眼镜盒等革命文物展品共73件。

最具教育意义的是在井房。作为大家族,邱氏祖宅有着自用的水井,为了有效保护,在早些年的改造中,水井之上就盖起了井房。在此次的改造中,海口市也充分利用水井的意义,重新布置展陈,展陈的内容以“喝水不忘掘井人——缅怀中共琼崖一大代表”为主题,讲述中共琼崖一大代表的生平事迹,启发观众们饮水思源,永远铭记琼崖革命能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是千千万万琼崖共产党人和革命军民用鲜血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