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汤汤涪江水 潼川寻古迹||我院文物与博物馆学、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生前往绵阳三台县潼川古城教学实践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2/5/29 9:00:00


为了深入走进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为了将日常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2022年5月26日,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教师谢咏言、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周文以及辅导员葛慧喜三位老师,带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和古建筑专业学生前往绵阳市三台县潼川古城进行《中国建筑史》、《古建筑瓦石作》课程教学实践。

潼川古城位于四川东北部的三台县城区,唐朝为梓州,宋朝又称潼川,明、清两代继设潼川府。潼川古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富,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该地区负责人杨艳老师带领着全体同学走进了古城里的家谱国木生活馆,并且从整体建筑规制到内部各种建筑都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讲解。在展馆的开篇是人文始祖黄帝炎帝的塑像及传说。我们当今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他们开创了华夏民族的伟大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祖先。寻根问祖是我们薪火相传了千百年的传统,对于当今社会而言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能够提高民族认同感。文明始祖,中华炎黄;薪火相传,盛世未央!

老师带同学们欣赏建筑特色

杨老师与同学们互动

走进院落内,杨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这个院落的形制布局。展馆虽然面积不大,可内里的文化底蕴却是十分深厚。在走进姓氏展厅之时,杨老师与大家进行了一些互动,同学们也积极回复杨老师的提问。教学相长,现场气氛融融。杨老师告诉同学们当今我国有两万余个姓氏,其中不乏一些是远古的姓氏。这体现了文化的一种传承——我们的姓氏所蕴含的文化已经烙进了我们的骨血,我们作为历史类专业的学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这样的内涵传承下去,为留得这一柱星光,争得来日方长。同学们观望过后都深有体会,有些同学还在厚重的展陈资料前驻足,久久不能忘怀,看得煞是投入。

同学们驻足阅读姓氏展陈资料

在小院另一侧是金丝楠木的雕塑展陈,杨老师从楠木的使用历史和木材性质开始讲解,同学们都围在杨老师周围认真地听讲,并且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咨询老师。杨老师说金丝楠木百年千年才能成材,才能够当一些大型建筑的栋梁,并由此引申出对于我们青年一代学生的厚望,希望我们也能像这种木材一样刚强挺拔、不畏风雨,日后也做得国家栋梁。

杨老师讲解金丝楠木

参观金丝楠木的雕塑陈展

离开了家谱国木馆,杨老师带领我们走向下一个目的地——三台非遗馆。此时阳光明媚,一扫早晨的阴霾,石板路上洒满了星星点点的光芒。同学们随着杨老师进入非遗馆,并且介绍了当地多种非遗项目。非遗是能够代表一个地方的名片,只有非遗项目做好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命脉才能得到延续。我们了解到了如涪江号子这样的传统习俗。潼川古城外就是梓州渡的渡口。望着江水滚滚流淌,吹着江风和煦绵柔,让同学们能够有穿越时空听见号子回响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前往三台非遗馆

下午2时许,大家在古城下车地点集合上车,结束了一天的游学旅程。校车缓缓驶回学校,同学们都带着丰富的知识与新奇的感受满载而归。同学们会根据老师要求撰写一篇小文章作为本次研学的成果展示。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同学们丰富了古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增长了非遗知识,提高了专业水平,让古建筑更加沉浸式地深入到了每个同学的日常生活之中。

梓州渡大合照

古城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