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绘制实训仪式图 照亮实践前行路||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民族学专业实践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圆满结束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2/10/24 8:30:00

为有效推动学生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深化“艺术与科技结合、课堂与工作室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10月20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与北川云云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进行了民族学专业实践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参会领导有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党支部书记羊洋,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王君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院长助理季子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文物与博物馆学院特聘教授梁云祥,民族学专业负责人柯小杰,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负责人唐光孝,宝石鉴赏与加工专业负责人李政作;参会人员有民族学专业教师喻雨田、文物与博物馆学院辅导员葛慧喜,2020级民族学本科1班全体学生。

清晨伴随着朝阳到达北川,在何国良先生的话语中,大家了解到了羌族的起源、民族文化、信仰、烧柏枝的习俗,以及08年地震对当地人观念的改变。先生很耐心地教大家从羌绣的形制和纹样上探索民族历史,明白了羌族人厌烦战争,所以迁徙、太阳纹、万年都取名自然界极具有代表性美好的现象。大家乐此不疲地询问羌绣与蜀绣的关系,绣美绣痕迹绣的演变、色彩这些知识,何国良先生细细道来:“羌绣从劳动中来,老针法、单线、各种针法、细线重叠相掺,相挫相交,具有浓厚的线与颜色的对比美。”

此后羊书记代表学院讲话,她讲到实践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平台和纽带,促进我们的人才培养,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社会教育的衔接,一定突出民族学的教学特色,在实训基地力争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技能,不断促进文化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大力推动羌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根据基地、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与市场紧密接轨,激发学生创新与创业热情。最后希望相关课程在实训基地出成绩,专业老师带着课题,带着项目,带着任务来进行实践。希望校企双方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长期共存的友好共进关系。

随后,王书记与何国良先生共同开幕了授牌仪式,接着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接着民族学专业学生傅丹、宋艳阳进行了拜师仪式,三鞠躬、敬茶,过门的徒弟们发表自己的感受,接着何老师为他们赐教,柯老师为他们赠词一首。

下午一行人前往民俗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为512大地震之后所建,同学们在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严肃的神色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灾难的沉思。最后,大家分小组进行何国良先生与林潇潇的个人采访,他们在秋风中洽谈,在日落中追寻羌族的记忆。

此次授牌仪式圆满结束,同学们收获颇深,夕阳在大地上遍洒清辉,返回途中,再次翻开羌族历史的扉页,决心在未来的日子努力拼搏,执笔生辉,记载千秋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