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精准对接 护航就业||文物与博物馆学院12月访企拓岗、专业拓展及校馆合作交流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3/12/16 22:50:58

为拓宽毕业生就业资源和渠道,推动我院毕业生多维度、高质量就业。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党支部书记羊洋,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负责人唐光孝,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师朱彦洁、关键,辅导员张孟平于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前往新津宝墩遗址博物馆、双流广都博物馆进行走访,搭建校馆交流合作平台,健全校馆协同育人联合机制。

12月14日上午,我院一行人抵达宝墩遗址博物馆,成都市考古工作队考古领队吴鹏接待了我院一行人。宝墩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镇太平社区,距今4800年-4000年前是分布在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宝墩文化遗址宝墩文化目前被中国考古界认为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宝墩文化属新石器时代,一种主流的看法是,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宝墩文化在陶器制作工艺上有所创新,同时还可能接受了来自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宝墩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其形制是这一时期成都平原时代最早的古城址的典型代表。

随后在成都市考古工作队考古领队吴鹏带领下,为我们讲解了宝墩文明由兴盛到衰落的整个过程。如果没有宝墩文化,以成都平原为代表的长江上游文明将是空白。在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宝墩文化的稻-粟混作农业体系和家畜饲养体系奠定了天府之国的农耕文明基础,自此,长江上游文明开始进入种植水稻并以水稻为主食的历史阶段,这代表着长江上游文明一大发展,为三星堆文明找源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参观完宝墩遗址博物馆后,一行人在成都市考古工作队考古领队吴鹏的带领下来到了发掘宝墩文明现场某考古工地,现场为我们一一讲解重大发现,以及与文物与博物馆学院书记羊洋、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负责人唐光孝交流如何培养社会专业实用性人才。

随后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党支部书记羊洋慰问了本学院正在考古工地实习的大四同学,了解在考古工地整体实习情况以及关心学生就业问题、学习生活问题,羊书记提到“有问题及时与辅导员反馈,以便于快速解决”。同学们表示感谢学院老师们的关心,一定努力奋进,磨炼意志,珍惜机会,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贡献力量。

接着下午我院一行人来到双流广都博物馆,与成都市双流区考古队长、广都博物馆负责人李国就考古人才、博物馆人才培养、教师下企锻炼实践等方面的相关事宜进行多方面的交流。随后,由广都博物馆负责人李国带领大家参观了广都博物馆,李国介绍博物馆内藏品跨度近10万年,可让广大市民能够对这片土地上近1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4500年的文化史、2300年的建城史以文物的形式印证出来,因为过去双流的历史只有文献记载,“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文物实物的展示,让大家的感受更为真实。这个博物馆里面有各个时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玉器以及竹木器、骨角器等文物,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向外传递双流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参观结束后,2023年12月15日上午在双流广都博物馆负责人李国带领下参观了双流文物修复中心,对文物修复进行了一一讲解。交流如何培养文物修复实用性人才,为学院今后教学如何培养实用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走访、交流、调研收获颇多,在共商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就业渠道等多方面搭建起了校馆合作的“直通车”,为实现校馆双方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相信在接下来与各地博物馆合作上,文物与博物馆学院的就业育人工作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