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承遗风古训 传文化薪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顺利举办首届长江中上游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3/11/7 19:06:21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四川和湖北两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了深入了解和探讨两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互动,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川鄂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于2023年11月3-5日,举办了“首届长江中上游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为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使之能够共同探讨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研究方法、经验、价值等。通过学者们的深入讨论,可以推动民俗学的发展,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来自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湖北师范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大学、黄石市政协文史委等全国十余所大学、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及师生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指导单位,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湖北师范大学、黄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为主办单位,由中国民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湖北师范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四川三江品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绵阳市涪城区黄言涛产品创意工作室、四川斧刨家居有限公司协办。

  2023年11月4日上午9点,在文昌学宫1号会议室举行了开幕仪式。首先,由就任于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海萌教授作为会议主持人介绍了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主要领导嘉宾: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校长欧建华教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院长宋大川教授,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周友良教授,中国民协分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民族学专业负责人柯小杰教授,湖北省民协古瑶文化专委会副主任、黄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吕永超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冯正国老师,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吉平教授。李海萌教授指出此次会议得到了中国民协的高度重视与赞同,并宣读了中国民协同意为本次活动指导单位的复函。

  接着,由欧建华教授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致辞,简要介绍了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基本信息,对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紧接着,中国民协非遗院陈翔老师代表耿纪朋院长对各位嘉宾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中国民协非遗院。周友良教授代表主办方之一湖北师范大学致辞,提出民俗文化承载我们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基因,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汇入各方来水,又默默滋润万物,凝聚着我们的民族。并表示作为高校,承担着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既定职责,因此有责任、有义务去研究、传承、弘扬、保护好我们的民族。

开幕式结束后,各领导嘉宾移步至文昌学宫1号会议室外进行合影留念。

2023年11月4日上午10点主题论坛正式开始。四川大学李祥林教授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做了《中华“两河流域”及多元文化整合》学术报告,他指出长江、黄河纵贯东西、分布南北,从文化地理上构成了中华版图主体,由此切入考察中华文化的整合格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更好地推进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地处川西北的阿坝州也是藏、羌、回、汉多民族共居区域,就人文地理言,这里有自古人称长江“江源”的岷江上游,有名扬遐迩的“黄河九曲第一湾”,还有关联二者并有美丽传说的“查针梁子”。11点,柯小杰教授由于特殊原因无法进行现场讲述,到场人员通过阅览的方式了解柯教授的学术观点《民间文学视角中的川渝移民研究——从“湖广填四川”说起》。柯小杰教授从五个角度切入概括出民俗文化在“湖广填四川”中的突出作用,从而展现出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意义,展示了移民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并以传统故事为载体分析了移民文化的发展,从民间文学视角研究四川的历史进程、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也为湖广和四川两地的友好交往搭建了桥梁,“湖广填四川”的传说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本次“首届长江中上游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中,我院老师们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下午14点至14点12分,喻雨田老师对傈僳族养蜂作出了十分详细的综述,通过对傈僳族与野蜂关系的探究,得到了“群体记忆,共同传承”和“依赖自然,和谐共生”的研究成果。李海萌教授评价道:“以粟足以,蜂养足人。”通过拾蜂的两种方式转换,实现以实物来实用和以蜂为商用,是一种自然生态的平衡,也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体现。

15点15分至15点27分,刘佳丽老师的《川南苗族服饰材料工艺及结构探究》则是通过苗族用彩线绣成的民族和宗教信仰进行研究,并用背孩带刺绣中的宗教信仰和图案故事来让人深入了解其中深层寓意,而举出的《女英雄务茂媳》的例子则以图像式的研究展现出了其民族的历史魅力。李海萌教授评价其服饰图像展现出了苗族历史上的变迁,并且具象化的人用艺术图案表现出来也十分有意思。

  15点39分至15点51分,曾洁老师的《纳西族东巴古籍中“署”神研究》通过对《东巴经》中的署神具体分析,并针对署神称谓的不同知晓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态,又因东巴教对署神并没有职能划分和神鬼之分又能得出东巴教带有原始宗教色彩,且因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署的形态又与泛灵论相联系,且署神中的兄弟观念也体现出了”人类中心理论”,甚至在纳西族内部出现了敬畏自然的习惯法和原始长老会的存在。李海萌教授给予了对署神研究工作的细致扎实,且工作能力很棒的评价。

平行分论坛三,在吴贵琴老师的主持下,下午14点于教学楼B栋205教室展开。

  15点51分至16点03分,吴宇婷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她的汇报成果《公共空间视角下茶馆对人际交往影响的人类学解读》,她从公共空间概述、公共空间日常取向、人际关系与影响因素以及她的灵感来源,四个方面来展开讲述。16点30分至16点42分,吴贵琴老师汇报了自己的成果《织道——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的民俗意蕴》,她首先向我们实体展示了火草织布,以真实的不同触感展开,向我们讲述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口承语言民俗意蕴、采火草备麻线的禁忌与歌谣并介绍了火草麻布衣裙,以这些方面带观者了解德昌傈僳族的织道。

  各分论坛结束后,于17:40至文昌学宫主会议室(1号会仪室)举行大会闭幕式,闭幕式中,各分论坛点评人分享了自己的感想与理解。

最后由湖北师范大学教授李海萌做“首届长江中上游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总结。大会圆满结束。本次大会在中国民协领导下自主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及相关学术活动,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高等教育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