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追寻红色足迹,开展第二课堂 —文博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川马槽乡研学活动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1/5/30 21:00:36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21年5月27日、28日,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民族学专业负责人柯小杰、民族学专业教师曾洁、吴贵琴带领《中国民族志》、《民族学研究与调查方法》、《羌藏彝民间文学》、《文化人类学》、《羌藏文化》五门课程的学生前往北川羌族自治县马槽乡黑水羌寨进行田野调研。

5月27日早上6:20,全体学生在校门口集合坐车前往北川老县城,于8:40到达并参观绵阳市非遗羌茶手工制作展示中心,了解了羌茶的整个制作过程,以及它的功效。

参观羌茶制作后,继续驱车前往马槽乡,参观马槽酒制酒厂,跟随柯老师的步伐,聆听马槽酒的故事,了解马槽酒制作工艺。

随后,在柯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移步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感受红色文化。在讲解员的叙述下,我们了解到:1935年4月中旬,红四方面军长征进入北川后,其总医院随军移动,先后驻桂溪场,桂溪乡徐坪坝,贯岭乡中心村,陈家坝乡双河村、禹里乡庙头坝;5月初,迁至马槽乡邱家大院,为干佛山战役提供医疗保障。

药房、手术室、病房……在这个小小的院落里,一个医院就这样“诞生”了。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不能忘却,英雄不容抹黑。仰望星空、感怀英雄,能为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国家带来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礼赞英雄,是时代最动人的乐章;敬仰英雄,是社会最普遍的认同。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也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革命精神。 

中午1:00,车子停稳,同学们抵达此次田野调查地——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黑水羌寨。稍作休整后,老师和同学们开始分组进行田野调查。

大家上山下村,走访当地的老人从多方面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晚上19:00,经过了一天充实而忙碌的实践活动,老师同学们与当地乡民围坐一起体验当地的特色饮食。平平常常的家常菜,融入北川特有的特色,连野菜也被勤劳的双手做成别样美味。

夜幕降临,羌寨将开启一场精彩绝伦的篝火狂欢晚会,晚上八点当地村民与老师及部分学生代表一同点燃篝火,霎时间,一股明亮的火焰腾空而起,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火焰越燃越旺,像一匹奔驰的骏马,又像迎风飞舞的凤凰。随着火势仰天望去,黑色的天幕上,一弯新月高挂在天际,与这篝火交相辉映。这广场里一把火,驱走了高山夜晚的寒意,也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熊熊的火焰,红红的篝火,把每个人的笑脸都映照得热辣辣的、红扑扑的。当地的老乡热情地邀请同学和老师们加入这欢乐的派对,大家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一片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

第二天早上9:00,吴贵琴老师组织同学们上山采访当地村民。一路上,大家满脸的汗水和兴奋的表情,整个爬山过程中充满了温馨、愉快。同学和老师们在路上遇到了一对和蔼可亲的老人,在老人的带领下,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村民家中。很快,老师和同学们就融入了这对老人的生活。在老人们的热情带动下,同学们也穿上了当地的特色民族服饰,老师、同学们与老人一起学唱山歌。柯小杰老师组也被歌声所吸引,纷纷加入了唱歌的队伍。老师、同学与村民们其乐融融,一边唱歌,老师和同学们又边采访了村民们当地的民风民俗,山上满是欢声笑语。  

下午两点,老师和同学们在村口集合留影,踏上归途。 

通过此次研究活动,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增长了学科知识,提升了专业水平,增加了实践经验,实现了多学科、多专业、多方面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书本的教学,它是活灵活现直观感受。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同学们在看中学、学中记、记中悟,拉进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距离,体现了我院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更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同学科间专业知识相互交流,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广纳众家之长,为社会培养具有全能型、高素质、多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撰稿:戴诗唯 冯山 王鹏霞 王虹翔

摄影:柯小杰 刘佳佳 潘欣雨 李心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