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十年接续守初心 青春献礼二十大 ||文物与博物馆学院2022级新生入学教育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2/9/26 13:19:01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更好融入大学生活,近日,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总体规划,立足“四个聚焦”开展2022级新生入学教育。聚焦价值引领,增强理想信念。学院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9月21日早上9点到17点,我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民族学专业、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4个本科专业分别举办了各专业学生见面会,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解答,对学业规划、学习生活、考研深造及就业情况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读,旨在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是在文物鉴定与材料修复专业(2009年开设)基础上成立的,2013年开始招生,2014年该专业在第二批次本科分数线以上招生,是院内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博教学机构,自2009年创办以来,文博专业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生培养体系。“学术为本,创新为体;倡导实践,注重应用”,强调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强调创新发展,强调国际视野。迄今为止,文博专业已培养了数百余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活跃在政府文物管理机构、各类博物馆、考古所、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公司、展览设计公司、文化创意公司、海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旅游、新闻出版和教育单位。国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视、投入和推动,为文博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博专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广大学子报考的热门专业。

民族学专业介绍:一门以民族与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民族共同体及其文化的产生、发展、分化、融合的规律;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成分、起源、分布和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状况、民俗、社会问题等,以探索民族及民族文化特征的来源、功能、变迁过程和规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文化、政府、企业、教育领域等方面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从事研究、行政、管理、教学工作。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介绍: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是“国控”专业。全国仅有十所高校设立该专业,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其中唯一的民办院校。以建筑规划设计为基;以古代及历史建筑保护为干;以工程管理为肉;以文化遗产为魂。本专业核心能力:设计、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是全校最好的专业,没有之一。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介绍: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隶属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成立于2016年9月,是目前西南地区唯一的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本科专业。专业主要培养方向有宝玉石鉴定、首饰设计与制作、珠宝商贸。学院师资力量充裕,现有专业教师12名,外聘教授2名,客座教授3人,主要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外语基础,具备从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珠宝及材料工艺学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商贸、设计制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9月22日9:00至11:00由辅导员葛慧喜开展教育、校园礼仪教育、疫情防控与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会自学、自省、自律、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学习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强化专业思想,初步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

 15:00至17:00党支部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王君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通过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划、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优良传统等基本情况,引导新生知校爱校荣校,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的认同感。

9月23日10:00至12:00党支部书记羊洋开展党史国情教育。带领新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新生增强爱党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接着就入党流程、要求进行了说明。

近年来,文博学院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改革创新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坚持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与生活关怀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落细,帮助新生全面了解、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学生“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

 

 撰稿林彩晴

摄影侯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