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院

民族北川行 羌学古俗声 ||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民族学专业学生前往北川巴拿恰进行实践学习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2/5/16 8:00:00

为了开拓同学眼界,丰富同学视野,培养主动创造的精神。2022年5月11日至12日,文物与博物馆学院民族学专业负责人、中国非遗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柯小杰教授,民族学专业教师刘佳丽老师和郭娇娇老师和非遗院刘敏老师,带领2020级和2021级民族学全体学生前往北川巴拿恰进行实践学习。本次活动系民族学专业《中国民族志》《考古学概论》《藏羌文化专题》《文化遗产与保护》《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课程群的校11日早上七点同学们从学校驱车前往北川巴拿恰,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和谐文化旅游公司教学实践基地、中国民协非遗研究院教育传承基地参观并亲手制作草编文创。

由绵阳市级非遗羌族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黄强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草编文化,北川羌族草编,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大禹治水时期。其脚上穿的草鞋、身上披的蓑衣、装土的竹筐,都是草编历史起源的印记,从远古起就体现出了羌族祖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智慧。而如今北川羌族草编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项手工技艺,更成为了指尖的经济。同学们在参观中对草编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亲手制作草编文创 。在制作过程中江福容、张晓莉,王兴碧、蒋天霞,刘继蓉等羌族草编的老师们细心地讲解和指导同学们创作更好的作品,同时同学们也激情创作,天马行空创作出各种新颖的作品。

羌族草编指导老师:江福容、张晓莉,王兴碧、蒋天霞,刘继蓉

作品集锦

民族学同学和自己制作的草编文创作品合影

5月12日早上9点我们跟随柯老师的步伐来到了北川新县城巴拿恰,考察巴拿恰羌族文化风情一条街。

随后来到禹王广场观看迎宾仪式。大禹雕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他头戴斗笠,身穿布衣,右手执耒锸,左手指向前方,目光深邃,炯炯有神,形象朴实、庄重,让人眼前即刻浮现出大禹在崇山峻岭和洪水沼泽中身执耒锸,栉风沐雨,身先士卒,以民为先,率领民众,顽强治水和与洪水作斗争的宏伟画面。向我们展现出了,大禹在治理洪水中的艰辛和大无畏精神。在雕塑揭开神秘面纱前,在释比的主持下,分别在白石塔、大禹塑像前,还举行了祭祀仪式,以表达羌族儿女崇尚自然的信仰,以及对大禹的景仰。并且同学们也都参与其中,细心感受其中的羌族民俗风情。

之后同学们来到了羌族民俗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总体由中规院设计,外形设计主要突出起山、搭寨、造田,从外观上已融入许多羌族文化元素。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在云云羌听了何国良先生关于羌族服饰的讲座,何国良先生为我们解读了“云朵上的民族”四川绵阳北川羌人服饰。岁月悠悠,羌族服饰各地略有差异,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瓦块),束腰带,裹绑腿等,但各地也不完全一样。

羌绣传承人展示并讲解羌绣

老师讲解并展示羌族特有刺绣服饰

12日下午老师和同学们踏上归途。同学们根据各自课程的不同要求,完成实物制作和考察报告。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增长了学科知识,提升了专业水平,增加了实践经验,让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北川羌族的历史文化。